韓國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認為韓國有必要提前採取重組供應鏈之措施 國貿局 2020-09-26 09:34:59 加入我的收藏
資料來源:韓國工業新聞(2020年9月6日)
 
韓國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於本年9月7日公布該公社於本年6月至8月份3個月間,由全球49家海外貿易館對246家全球企業實施材料、零件及設備領域之全球供應鏈(GVC)重組情況調查,目前全球供應鏈之重組方式包括遷移事業場所、改變調度策略、投資與併購及策略性合作,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之因應及韓國企業之合作需求等供應鏈產生變化之情況。
 
依據調查結果,全球企業向來將研發、採購與調度、生產、流通與銷售等各階段之業務分配於較具有成本優勢之地區,但目前因貿易保護主義快速擴散,東協(ASEAN)等新興市場快速成長,數十年間帶動全球貿易成長之全球分工結構亦正加速改變。本次調查之對象企業中,已有64%之企業遷移事業場所等完成或計劃重組供應鏈,其中重組供應鏈最最活耀之國家為中國(45%)、其次為北美(35%)及中南美(35%)。另企業重組供應鏈之方式,以企業間投資及併購最多。企業重組供應鏈之主要原因包括貿易保護主義嚴重擴散(27%)、技術高附加價值化(26%)、擬利用新興國家之消費市場(26%)及因應新冠肺炎疫情(20%)。
 
另KOTRAR將目前全球供應鏈之重組情況大致分為3類,包括強化各企業在各新興市場之供應鏈、形成以中國為中心之新供應鏈,以及企業間之投資及合作活絡等。目前東南亞及中南美等新興市場已逐漸形成自零件調度、製品生產、銷售及流通等過程可於當地自行完成之供應鏈。其中,東南亞地區已逐漸成長為電機電子、IT領域之生產據點,東南亞國家當地零件之調度亦逐漸擴大,企業擬積極於當地建立流通鏈之投資亦逐漸增加。在中南美國家則利用最近生效之美加墨貿易協定(USMCA),加強以汽車產業為主之生產及採購,西南亞洲國家則增加投資比重以確保生產據點,相關據點並已開始形成採購及調度之機能。
 
原本大多於中國設立生產線之汽車及電機電子等企業已逐漸將生產工廠遷移東協及中南美等國家,主要原因係美中貿易嚴重衝突,於中國產製之製品出口美國時關稅增加,因此多數企業開始將設立於中國之工廠遷移至生產成本較低之東協國家,東協國家亦逐漸晉升為製造業之重心,但全球企業則逐漸增加在中國開發產品,目前全球企業於全球進行之企劃及研發(R&D)等業務中,在中國進行之業務最多(39%),其中未來型汽車、電機電子等產業領域與中國企業合資開發之製品亦快速增加。
 
全球企業目前爭先開發符合第4次工業革命時代之高附加價值新技術,並已出現「合縱連橫」之現象。依國家別比較,在歐洲、西南亞洲、中南美及東南亞國家以個別投資較多,在中國與日本則以合資投資、在北美及中東則以併購居多,而在南亞洲與中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主要係為確保生產據點、在中國及北美等大型市場則以擴大客戶群及市場規模之投資及併購快速增加,在歐洲主要以確保高科技技術之投資逐漸增加。
 
目前擬開發高科技技術及設計之全球企業中,60%已開始推動或規劃合作策略,其中有意與韓國合作高科技技術之全球IT與軟體、汽車零件領域之企業分別為43%、34%。
 
KOTRA表示,若韓國無法有效因應全球價值鏈之重組,未來於貿易及投資領域將面臨各種問題,因此依據本次調查結果,建議3大方向。
 
有必要隨時掌握將事業自中國遷移至東協之全球企業動向。KOTRA已開始調查韓國企業可參與全球企業於新地區建立新價值鏈過程之需求,並發掘相關計畫,已於54處全球夥伴關係(GP)之重點海外貿易館增加行銷活動,建立國內外相關機關可共同支援之體系。並擬檢視全球企業本公司所在國家與新興市場分公司之合作需求,提供韓國企業參考。
 
KOTRA強調,有必要發掘與全球企業自規劃開發技術起之合作專案,協助韓國企業加入技術合作及共同生產,建議政府出資之研究機構間全面合作促使全韓國企業可快速開發全球企業所需之技術。

目前韓國企業正面臨必須因應全球價值鏈重組,預防既有製品之供需及銷售鏈斷絕,有必要改變海外拓展市場,增加確保韓國企業之供應來以期將系統半導體、生技保健、未來型汽車等新產業之主要企業留守於國內。KOTRA亦將對已拓展海外材料、零件及設備等策略產業之韓國企業,提供鼓勵回流國內之各專案客製化支援,強化價值鏈之生態圈。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