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北美智權報 2021-01-21 09:44:39 加入我的收藏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1
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撰文╱攝影: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自2020年8月1日起,國立成功大學 (以下簡稱成大) 的研究總中心正式更名為產學創新總中心,究竟除了名稱變更外,在組織架構上又起了什麼變化?對於成大整體在研發創新及產學合作方面的運作,又會產生什麼實質的影響?
 
毫無疑問的,成大產學合作績效表現在國內大專校院裡一直都非常亮眼,不管是在「爭取企業界機構產學與效率」或是「智慧財產授權收益與效率」,一直都名列前茅。而且,在《遠見》雜誌去年初公布的《2020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成大連續6年蟬聯冠軍,其畢業生為企業最愛僱用的社會新鮮人。為何企業厚愛成大學生?為何成大於產學合作表現如此亮眼?有什麼做法是值得其他學校學習的?
 
藉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正名之際,北美智權報專訪了成大助理副校長暨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及產學創新總中心營運長暨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主任張志涵,將分兩刊期為讀者解開這個令人好奇的迷團,這一期先由張志涵解構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及分享成大智財管理及產學合作的經驗,下一期將由莊偉哲來解密成大的創新育成中心。
 
讓產學資源更集中
 
究竟新成立的產學創新總中心與成大既有的研究總中心除了名字不一樣之外,在功能及架構上又有什麼異同?如何能在產學合作績效助成大更上層樓?針對這個問題,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營運長暨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主任張志涵指出,原本的研究總中心集三大任務於一身:技術移轉、智財管理、新創育成;在產學創新總中心成立之前,成大的產學管理與推廣單位是相對較多的:包括一個是國際產學聯盟,這是一個計劃型的產學單位;另一個單位是研究總中心,旗下有80多個編制外體制內的二級研究中心,這些研究中心都是自給自足,必須對外尋找研究計劃,覓取研究經費來支持中心的運作,不靠學校經費營運的;還有一個單位就是研發處,學校的學術單位(包括系、所、院)與企業或政府簽訂的計畫都會彙整到研發處。而在產學創新總中心成立之後,即整合了以上三個產學業務,這是成大產學在最近一年裡最大的變更。
 
現在成大學術單位與政府單位簽的合約仍然是由研發處管理,但與企業簽訂的案子則會由產學創新總中心負責,如此一來,總中心的產學經營便更全面及完整。此外,改組前的國際產學聯盟也一併納入產學創新總中心,使得成大產學的結構、機制整合在一起,從而資源也變得比較豐厚。
 
另一方面,原來的技轉育成中心當初是在研發總中心下面的二級單位,一直是負責學校的技術移轉及新創育成的任務,而這次整併後,技轉育成中心的功能被調整為負責企業關係及技轉,而新創育成則由另一個單位新創加速中心負責(詳見圖1)……
 
 
原文連結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dustry_Economy/IPNC_210120_0704.htm
 
「本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北美智權報】」
其他訊息 more...
資源訊息
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