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機械業智慧化有成 斜槓挑起620億大單 CTIMES/SmartAuto 2020-03-28 10:25:38 加入我的收藏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0年03月26日 星期四
 
雖然近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國際航空業不堪虧損,而紛紛裁員。但對於航太製造業而言,需求只會暫緩,卻從未消失。此時製造業反而該超前部署練兵,才能在國際買家選擇重組供應鏈布局之前,及早做好準備!
 
根據美國波音公司2019年發布的航空市場預測報告中指出,自2019~2038年間全球航空公司預計採購大約4.4萬架的新機,總產值將高達6.8兆美元,導致當時航太機構件與引擎生產供不應求。即使之後因為一連串失事,造成波音737 MAX遲遲無法復產,以及超過600家大型零件供應商面臨虧損,只好向空中巴士或其他飛機製造商尋求訂單。但波音仍須與上游廠商簽約承諾提高零件庫存量,來確保繼續收到訂單;另提撥額外40億美元緊急貸款供預支款項,以防供應鏈出現缺口。
 
其中看好為了省油、降低營運成本,現今國際市場新機均大幅使用質輕、堅固,又難切削的複合材料比例已達50%以上,更提高加工難度。台灣機械業雖然投入航太產業甚早,但對於航太級精密製造應用始終不知其所以然,直到2016年台灣航太製造業龍頭漢翔公司透過經濟部旗下法人,聯合工具機等機械業者成功推動「A-Team 4.0聯盟」,導入智慧機械能量,才總算讓雙方都撥雲見日,但未來該如何分別應對挾技術領先與生產力強大的國家隊前後夾擊,還能搶食到這塊大餅,已成為極重要課題。
 
如今拜經濟部工業局持續推動航太產業領航計畫之賜,漢翔公司已將在航太領域的複材加工知識與多年設計製造經驗,以及許多繁瑣的製程眉角傾囊相授予喬崴進、公準、盟立等3家公司,期盼結合雙方優勢斜槓,建立起航太複材加工技術與設備自主供應能量。
 
從剛開始的機台開發、組裝至試機,並全程派員至工廠指導、確認規格後,再移機至漢翔公司進行設備測試等流程,手把手協助台灣設備商從無到有、循序漸進,一步步取得航太複材加工製程的參數;並帶來極具指標性突破,成功開發自製航太複材加工設備,彰顯了智慧機械能量累積的成果。
 
經濟部指出,在這3家機械設備廠商中,公準公司自製的複材加工水刀機為台灣首家切入航太複材加工領域應用的水刀設備,並藉此成功接到了32張飛機起落架元件的代工訂單;喬崴進公司則利用搭配智慧刀具管理系統的超音波加工機台,開發出首備自製超音波紙蜂巢切割機,以取代高價歐美機種,達成進口替代;以及盟立公司的鑽孔、打磨等設備,透過自行開發的自動補正技術結合AI,成功克服工業機器人定位精度不足的技術障礙,已額外獲得國外9台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漢翔公司也藉著該計畫的協助下,將所有廠區的資訊串聯整合至智慧製造雲端平台,揮別以往人工抄表造成的延遲,使各廠區的生產進度一覽無遺;同時透過大數據、AI等先進技術,整合性能優異的台製設備,讓加工機台在不中斷運作的情形下,能即時監控、預測成品是否符合客戶需求,並確保產品零瑕疵。
 
經濟部認為,透過該計畫除已成功建立台灣航太複材加工技術與設備供應能量,取得國際客戶的航太認證,成功跨足國際航太複材加工市場,未來可望以更優異競爭力接下未來10年620億元的國際大單。
 
 
原文連結》http://www.ctimes.com.tw/DispNews/tw/20032623194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