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錫中小企業產學合作標竿 隱形冠軍典範 ─ 養魚理論:自己吃的魚 自己養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機械資訊 2020-10-27 14:58:21 加入我的收藏
專訪盈錫精密工業總經理巫有崇
盈錫中小企業產學合作標竿 隱形冠軍典範
養魚理論:自己吃的魚 自己養
 
機械資訊 764
採訪,攝影/許淑玲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專員
 
盈錫精密工業成立於1989年,以所謂「黑手業」的傳統代工起家。草創時期,董事長林國華在台中以精密零組件代工及生產為主。目前專門製造精密螺帽系列、精密零件生產與製造、螺紋研磨、精密機械軌道刮片等。
 
1999年由現任總經理巫有崇及執行副總經理巫有捷雙胞胎兄弟接棒經營。巫有崇表示,接手時公司負債1,500萬元,在1999年之前,盈錫可以說在風雨飄搖中渡過。
 
1992年時每月營收約60萬元;1999年起,兄弟齊心經營,當時員工只有20餘人,目前員工170餘人,最高一個月營收達5,000萬元,年營收約4億元。
 
約5年前,盈錫開始轉型之旅,一是用智慧製造推動數位轉型,另一是以既有設備伸延,來生產工具機用「精密零件」提供製造服務,搶攻藍海市場。巫有崇說:「未來期許成為全球可信賴的精密零組件的合作伙伴,更期許成為未來工具機產業的台積電。」
 
藉產學合作吸納培育人才
 
在1999年,員工只有20餘人,那時兄弟倆很清楚,公司規模不大,要尋找人才不容易。回想倆人受到職訓中心的栽培,所以鼓勵職訓中心的學弟妹,只要來就讀勤益、修平就給一個學期5,000元獎學金,到公司上班,提供薪資,包吃包住。因為當時的建教合作,提供源源不絕的年輕人才進到公司,盈錫才保有持續創新及轉型的人力資源。
 
5年前,盈錫國際會議廳暨教育訓練中心落成啟用,有一個可以容納102個人的會議室。巫有崇說,5年來,產官學研界前來參觀的有430個場次,約15,000人次參訪。
 
在學界(學校端)的參訪: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產業狀態,導正外界對機械產業是黑手產業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剛開始來參觀的是高職及大學端,後來往下延伸到國三生,因為國三生即將分流走高職或是高中,讓國三生了解選讀高職的機械科、電子科、資圖科、工管科等,依選讀的科系,未來會從事的工作內容。同時讓老師了解產業狀況,有效縮小學用落差。
 
在產業界(企業端)的觀摩,主要開放機械相關或跨領域產業的企業前來參觀,除了解產業發展,「產學合作不是單一企業、單一學校、單一科系可以獨立完成,需要眾多企業共同來培育。光盈錫一家企業沒有那麼大的胃納量」,一個專班有50個學生,不可由單一企業包班,盈錫每年可能選用2~3人,要由20~30家企業共同培育認養學生,讓產學合作專班可以持續經營下去。也分享盈錫在產學合作如何選才、育才及留才。
 
三是官方的參訪,供政府制定產業政策的參考。除了讓政府了解中小企業在推動產學合作的現況,加上政府在推動的五+二產業創新計畫,一方面也讓政府了解中小企業在推動智慧製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推動智慧製造亟需要整合性的人才,跨領領域的技術整合,資金需求及其他資源的挹注,來協助產業升級,這些經驗可以提供政府修正產業政策的參考。
 
四其他參訪有海外的貴賓,包括:APEC會員國,以及布吉納法索、史瓦濟蘭、海地等邦交國前來觀摩,主要在產學合作以及智慧製造推動的現況。
 
產學訓 開啟多元產學合作機制
 
巫有崇和巫有捷兄弟,來自南投民間魚池鄉,8歲失怙,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兄弟倆從小就懂得幫母親分憂解勞,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算是苦學出身的技職人才也是業界楷模。
 
兄弟倆人國中畢業後就立定志向,想要學習一技之長,因此選擇建教合作,到彰化高工和中區職訓局(現在的中彰投分署)。巫有崇因緣際會到盈錫上班,當時公司只有6個人,因為有很好的技術及工作態度,受到董事長林國華的青睞,鼓勵獨生女兒與其交往,在1998年結婚,1999年將公司正式交給兄弟經營,時年27歲。
 
盈錫推動產學合作已經20餘年, 從1999~2008年持續產學合作模式運作,目前很多高階幹部大多是透過產學合作的學弟妹留下來的,約60~70%是勤益人。
 
在政府(職訓局)還沒有推產學專班期間,很多學生為了升學而離開原來的工作單位,2008年推產學攜手專班3+4,是第一個產學專班模式,高職3年,1年級在學校上課,2年級在職訓中心接受訓練,3手級到企業實習,只要企業願意用,學生也願意留下來,可以不用考試直升勤益科大,讓高職端和科大直接鏈結。之後,又推出1+3產學訓專班,高職畢業,大一到職訓中心實習,晚上上課,大二及大三到企業實習,大四可選擇留下或離開。
 
雙軌旗艦421,4天在企業實習,星期五、六回到學校上課。盈錫透過這樣的模式和勤益機械科有1+3,3+4,雙軌旗艦計劃。因應邁入工業4.0智慧製造需要跨領域人才的整合,因此擴及相關科系及學校,包括:工業管理、企管、資管等相關科系。
 
因為十年教改廣設大學,幾乎人人有大學可讀,導致學用落差嚴重,這也是技職人才流失的十年,必須要重新尋求務實的學習模式,高職端成為建教合作班,大學成為產學合作專班,從高職端串聯到大學。
 
產學合作的好處:一是大學畢業就有4~5年的工作經驗。二是可能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因為產學專班通常是國立科技大學配合,學費較便宜,有存錢的機會。三有學校端及企業端,也有職訓中心,能夠取得乙級證照及相關證照。四是大學畢業進到職場,在求學時期就在現場學習,有機會接下設計、開發、品管等工作。
 
巫有崇表示,什麼設備能夠產出什麼精度的產品,要靠現場實務經驗的累積。尤其是設計及開發工作,強調現場實務經驗的重要性。尤其是3+4札根型的產學訓合作,最能符合精密機械產業的需求。
 
養魚理論-自己吃的魚 自己養
 
透過產學合作每年都能留下符合公司需求的「適合人才」。巫有崇指出,適合的人才,一是具備一定專業知識,以及不斷學習的條件。二是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對公司有向心力,選擇「適合」公司文化的人才,尤其重要。
 
巫有崇分享,自創的「養魚理論」。盈錫用「養魚理論」來培育人才。未來5~10年公司需要什麼人才,就放什麼魚苗進去,機械、工管、工工、資管……當魚養大時,可挑選自己想要吃的魚,中小企業通常不像大企業有能力釣魚或獵人頭。
 
他指出,首先要清楚產業發展的趨勢及脈絡,需要什麼人才給予適當的飼料,而魚池的環境就像企業的文化,也就「是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盈錫在5~6年前就開始和學校合作資訊人才的養成;目前資訊人才正職8人,學生7人,合計15人。因為智慧製造的關鍵在資訊,未來數據的分析、應用及演算將占重要份量。
 
巫有崇說,「台清交成畢業的學生給盈錫用,我也不要,我很清楚這種人才不會留在盈錫」,只要找「適合」的學生來配合就好,不用找頂尖學校「要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及立場」。
 
其次,中小企業要很體認,自己不培育人才,想要靠學校來培育人才,那是過去的思維。受少子化影響,現在的大學生和20年前的大學生在學習可能有落差,巫有崇認為,學用落差不是技術上的落差,技術落差本來就是順應時代在改變,學校是培育通才的平台,奠定學識的基本能力,專業技能是進到企業,再學習符合企業的專業能力。
 
學用落差就是教出來的孩子,不符合企業所需,因此責怪學校沒有教會孩子並不公平,但孩子為何不會?他說:「很簡單,因為沒有學習的動機、熱情和態度」;他常和學生分享,高三時並沒有操作過高級的設備,只用過傳統車床、銑床,偶而一些CNC車床、Machine Center,到高三校外實習很幸運的操作一台1,000多萬元TOSHIBA產的卧式綜合切削加工機,而且是短短二個月就可獨自操作,因為有很強的學習動機與能力。
 
現在學生一開始,就想要學習車銑複機、五軸加工機的操作。但「馬步沒有蹲穩,去學那個東西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巫有崇說:「學用落差不是技術上的落差,而是觀念上的落差」。
 
盈錫透過內部的「學長姊制」來培育並健全員工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為鼓勵指導員,每月給予「指導員獎勵津貼」,再藉由外來的師資及新體驗,來激發員工的新思維,促進組織創新。
 
廠內沒有採用師徒制,因傳統的老師傅教徒弟有世代隔閡,用學長姊制,大4、大3生教高3生。巫有崇表示,大一學生不是留不住,而是沒有把火苗點燃,年輕人到陌生的環境容易恐慌,有學長姊照顧,會感到安心、放心,自然而然降低恐懼,提高學習意願。
 
盈錫-培育技職人才的搖籃
 
經由產學訓體制畢業,目前已在公司擔任幹部的有37位;包括:經理級以上:6位。副理:4位。課長、副課長:12位。主任、副主任:2位。組長、副組長:10位。訓練師:3位。
 
盈錫90%人才來自產學合作,10%晉用優秀人才,80%都是透過產學合作模式留下來。
 
現在年輕人的思維不同以往,每年有20~30位不同學校,不同科系、不同產學合作機制的人才,源源不絕的進用,挑選6~7位符合的人才留下來。有自己挑選人才的機會,這些人至少有一年企業實習的經驗,最多有4~5年經驗。盈錫和勤益科大機械系的產學合作模式有:3+4,1+3,雙軌旗艦、大四校外實習等四種模式,每種模式只會進用二個人,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同儕的比較心態。
 
目前廠內最年輕的是92年次,才約18歲,如果覺得年輕人很難教,可以請5~6年級生啊,都是苦幹實幹型的。現在已經是9年級生的年代,就要用9年級年輕人的思維來符合他們。
 
盈錫精密目前最年輕的同仁為來自台中高工產學訓高三的學員及大甲高工的契合式專班的高三學生。
 
台中高工產學訓產學模式為高一在台中高工上課,高中進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受訓一年,高三進入企業實習一年。大甲高工契合式專班為學生高一高二在大甲高工加強實務課程內容,高三進入企業實習一年。
 
目前在廠的高三生,總共有五位,為91~92年次。台中高工3位,大甲高工2位。
 
產學模式每年會固定提供名額讓學生進到企業,不然學生會面臨沒有企業可去的窘境,尤其台灣的企業普遍不愛合作高職端學生,因為有交通和住宿的問題,但盈錫覺得產學可以往前一哩路,先向下札根高職端,讓學生未來可以結合大學端的產學班,所以樂意投入,成為培育技職人才的搖籃。 

產學合作的另一個模式是和學校教授進行技術創新的研發合作,這也是企業經常採行的模式。
 
破解產學合作的迷思
 
盈錫並不是一間很大的企業,為何沒有人才匱乏的問題?巫有崇表示,台灣已邁入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社會,年輕人不願意進到機械產業,但並不是完全不要,而是比率降低,在此情況還要讓年輕人願意進來,在薪資、福利制度、職涯規劃、產業的願景等,要讓老師及學生知道;其次,要讓相關企業願意配合共同來育才。
 
為什麼找不到人?因為企業不願意開放參觀,給年輕人一個學習的平台,盈錫願意當產學合作的領頭羊,雖然盈錫在業界的技術能量不像工具機、主軸、刀庫、滾珠螺桿那麼高,但平均年齡約26~27歲,因為盈錫自有一套培育人才的方法。
 
有些企業反應,實習的學生留不住?巫有崇說,有沒有檢討為何學生來實習後就要離開?孩子進來就當 人力」用,不把他當「人才」培養。要有付出、也要回饋,盈錫的現場人員從高階到低階都是產學合作一脈薪傳,懂得用同理心來帶領職場新鮮人。
 
一般產學合作是老闆想做,但底下幹部不想做,因為教人很辛苦,年輕的學子不好教,換聘用社會人士會比較好教嗎?產學合作必須要從上到下有一致的理念,才能上行下效。
 
沒有參加產學合作的企業要思考自己有什麼條件吸引優秀人才,當很多優秀的實務型人才都透過產學合作進到企業,還剩下什麼人才會流到企業呢?
 
現在產學合作很多是學生挑選企業,而不是我要,他就願意來。
 
產學合作的機制要先做好公司內部的整理、整頓。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吸引學生來實習,其次,要讓學生學得到技術,不要重複性的工作,派給具挑戰性的工作。現在重複性工作由自動化設備和複合化設備來就好。
 
時代在改變,年輕人的創意思維和舊有員工不同,不斷有新血進來,巫有崇指出,企業本來就要有適當的人員流動,越資深的員工越怕改變,因為改變會衝擊既有的福利和權利,反而不利組織的創新與變革。
 
學生對自己想要什麼也要有定位。是大公司優?還是小公司好?大公司有很多學習資源,小公司有很多發展機會,端看自己的特質及企業用人的思維。這也是選擇企業的關鍵所在。
 
巫氏兄弟對技職教育的支持及推動,並非說說而已。兄弟各有一雙子女,都是就讀技職體系。他表示,以前大學學理強,科大則是實務強,但現在技職、科大以學理為導向,又比不上普通大學的學理強度,在實務上沒辦法突顯特色。兒子就讀勤益產學訓專班,女兒是台中家商畢業後,就讀台科大。
 
很多人認為,因為巫氏兄弟出身技職體系,有產學合作經驗,但是一般廠商沒有這樣的經驗,巫有崇說:「再怎麼辛苦都要留下產學合作的火苗」。要用心裁培第一屆、第二屆產學合作的種子人才,只要他們留下來,後進的學弟妹有人關照,留下來的機會自然會大增。
 
「我們做得到的,很多中小企業都做得到!」巫有崇說,依據中小企業處統計,2018年台灣中小企業約有146.6萬家,占全體企業的97.6%。一般中小企業參觀上銀或台積電只能嘆為觀止,因為沒有那個規模,很難做到。盈錫分享中小企業務實、接地氣的產學合作經驗,很多中小企業都可以做到。
 
廠內多元教育訓練 員工充滿活力
 
盈錫公司內部常態性的開設教育訓練課程,免費讓員工自由參加,星期一/薩克斯風,星期二/日文,星期三/英語,星期四/運動健身課程。兄弟倆也一起學習,展現旺盛的學習心。
 
盈錫很在乎年輕人的溝通表達能力,利用每天的早會,每個月的月會,讓學生出來練習講話,他說,年輕人要懂得表達,不管高不高興或是認不認同,說出來就有修正的機會,因此,不限內容出來講2分鐘,就給100元獎勵金。
 
參加廠內的語言課程,還有機會陪國外客戶遊日月潭等地,陪同吃飯算加班,盈錫處處用心,給予員工優良的學習環境,讓員工成長。
 
巫有崇和弟弟巫有捷兄弟感情深厚,從高職開始倆人就5點多起床,從退伍至今,只要上班時間一定6:20到公司,沒有一天超過6:30。由閱讀聯合、經濟、工商、旺報、自由時報開始充滿活力的一天,之後交換意見。早上一起上班,晚上一起吹薩克斯風,學日文、英語、運動健身,約7~8點時,再一起下班。
 
盈錫營造多元的學習環境,讓全體員工每天活力滿滿。
 
凌雲壯志 小零件成就大世界
 
盈錫的Solgan(口號、標語)「小零件成就大世界」(猶如企業精神)。盈錫的螺帽分三個等級,價格從一個70~80元,到最高一顆上萬元。自許這顆螺帽可以鎖在所有工具機上「我們覺得,這顆螺帽很重要,想要把它做得更好。」
 
「要成為世界的品牌,就要站在世界的舞台」,盈錫從2001年參加EMO展,從未間斷,現在全球知名工具機大廠幾乎都是盈錫的客戶,這都是拜盈錫對產品的堅持所賜。
 
為了站上世界舞台,盈錫做好準備,包括:1999年開始陸續完成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認證,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品質管理系統,ISO 14001環境管理品質系統等3個制度的認證。
 
盈錫的生產製造除了有精良的設備,還在2012年起建置「精密螺帽研發及檢測實驗室」,在2014年5月通過TAF認證,創下全球第一的紀錄,以及「力量校正實驗室」二座TAF認證實驗室,用來驗證自有產品具有優良品質、精度及功能。
 
在創新研發部分,盈錫取得約30張的發明及新型專利。自2008年起,透過政府的獎項自我肯定。2008年獲得小巨人獎,2012年榮獲國家磐石 ,國家產業創新獎(產品創新、行銷、組織、流程及技術等)。去(2019)年獲得卓越中堅企業殊榮,是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的典範。今(2020)年榮獲勞動部友善職場的獎項,巫有崇表示,企業除了賺錢,還要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盈錫還有政府立案的企業志工隊,慢速壘球隊,也有運動健身中心。
 
獲技職教育貢獻獎肯定,盈錫今(2020)年8月榮獲「第五屆技職教育貢獻獎」團體獎,這個獎項每二年一次,每次三家團體獎,今年團體組獲獎者包括臺灣區冷凍空調工程工業同業公會、漢翔航空及盈錫精密及有等三個團體。盈錫精密因積極投入與學校合作執行產業大學計畫,規劃技職人才預聘制度、成立獎助學金與贊助技能競賽而獲得肯定。
 
盈錫透過獎項來「自我肯定」,讓年輕人知道,雖然只是一顆螺帽,也可以在世界舞台發光、發亮。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年輕活力是盈錫的優勢之一,盈錫用感恩、惜福的心,來經營企業。期待智慧製造及精密零件成功轉型,彎道超車成為未來工具機產業的台積電。
 
 
原文連結http://www.tami.org.tw/print/764/764_01.html
 
營運整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