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在接受媒體時表示,未來將積極對「全球南方」國家增加投資,日本政府將藉由向日本企業投資額提供一定比例補貼,與民間合作透過支援與注入資金,協助新興國家解決包括脫碳、數位化等問題。
日本政府提出第一輪支援經濟對策,預計在2023年會計年度將補正預算案中撥出約1,400億日圓。支援對象將擴大對「城市礦山」提供技術合作,該技術可從廢棄電子基板及家電中擷取重要礦物並進行再利用,推動資源循環。同時,將應用日本數位技術,在當地展開醫療與教育服務,解決當地社區問題並拓展海外市場,並吸引新創企業參與。
根據三菱綜合研究所預測,2050年「全球南方」各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超過美國與中國,經濟力來源的人口紅利持續成長,預計2050年「全球南方」人口將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
各國爭相投資以開拓有潛力海外市場,美國於2022年積極建立支援新興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之「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G7成員國目標在2027年實現6,000億美元(約90兆日圓)之投融資。歐盟在2021年提出「全球門戶」構想,計劃在2027年實現3,000億歐元(約47兆日圓)之政府與民間投資。
中國提出巨大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之合作倡議,加強對新興國家參與。近年接受來自中國貸款之新興國家債務問題日益嚴重,新興國家似乎開始對資金源自中國以外國家的興趣越來越高。
西村大臣表示,日本認為支援「全球南方」成長將促使日本企業達成整體投資與出口擴大等「雙贏」目標。尤其鋰、鎳是製造電動車用電池不可缺少重要礦物,加強與蘊藏鋰、鎳等重要礦產新興國家間聯繫,可強韌供應鏈目的,並減少對中國依賴。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