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經濟大國」地位受到威脅,將重新思考並尋找新富裕出路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2024-02-27 11:24:44 加入我的收藏
2024-02-16 駐大阪辦事處經濟組 黃組長王維
據媒體報導,2022年以前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一直保持在世界排名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但2023年已被德國超越,目前已跌至第四位。受到日圓貶值影響,導致以美元換算的GDP減少,也正面臨人口減少而導致成長率下降等結構性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2026年印度GDP將超越日本。根據美國金融業高盛預估,到2075年,日本經濟表現將落後於印尼、巴西和奈及利亞等,下滑至世界第12位。

媒體指出,在新興國家崛起下,日本作為「經濟大國」的地位受到威脅,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GDP以外之豐富多樣化意義。日本政府危機感與日俱增,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主導應對少子化指導方針的「兒童未來戰略」曾做出預估,如果不阻止人口下降,將對日本作為世界第三位經濟大國的地位產生重大影響。並強調我們必須調動一切資源,堅定不移地努力應對少子化問題及實現經濟成長。

然而,少子化對策最初目的應該是支援那些想生孩子卻無法生孩子人的生計。增強國力思維與保持1億人口,與實現戰後最大GDP為目標的安倍經濟學相似。安倍執政以來,雖提撥大規模預算刺激經濟,但效果有限,留下堆積如山的債務。

京都大學內田由紀子教授指出,GDP作為衡量豐富的指標有其極限。它只顯示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但並不包括人們互助使生活更豐富的內容。新冠疫情浮現日本社會長期存在的不平等和孤獨問題。新冠疫情後,訪日旅客回流並不意味著問題獲得解決。內田教授表示,社會的分裂無法用金錢來彌補。我們正處於改變社會,重視人與人之間聯繫的十字路口。

過去幾年的經驗顯示,透過轉變為互相支持的社會,交流圈擴大後可支撐許多因疫情和物價上漲而經營困難的商店。互相幫助的循環是日本各地方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動力。

作為GDP的替代方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曾發布美好生活指數(BLI),該指數顯示人們的幸福感,包括他們與社會的聯結與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根據最新調查,日本在37個先進國家中排名第25。排名前面的國家則是GDP較小的國家,如挪威、丹麥和荷蘭。儘管這些國家GDP不高,其國家生產力也超過日本。大和綜研高級經濟學家神田慶司分析表示,強化再分配政策、避免不公平、提供生活穩定的社會,將使每個公民更容易發揮自身能力。

岸田首相在上任時曾提倡減少不平等,但日本經濟仍然依賴於低工資和不穩定的非正規工作。日本政府為應對物價上漲,計畫於2024年6月實施超過3兆日圓的所得稅減稅等措施。然而,學者表示,即使反復實施財政刺激措施,若不改變扭曲的結構性問題,經濟復甦仍難以實現。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