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德國經濟回顧與展望 - 外貿、個人消費、投資 國貿局 2019-02-22 17:47:26 加入我的收藏
外銷成長不再
 
2018年全球經濟發展因美國的外貿政策而受到影響,不斷升溫的美中貿易爭端對外貿影響特別大,同時也讓全球經濟發展失焦。德國外貿也無法躲過此一威脅而在2018年明顯減量,相較於2017年的高成長4%,2018年將可能僅成長2%。2018年初,外銷市場受到歐元兌美元實際升值幅度超過6%的影響而受挫,另外,夏季美國對中國祭出高達200兆美元的關稅措施,又再度碰上軟釘子,儘管歐元在2018年進一步走勢中不得不削減部分漲幅,但與2017年相較,實際升值仍達3%。假設出口的長期匯率彈性為0.6至0.7,則歐元匯率將削減2019年德國出口成長約2個百分點。
 
細部看德國外貿出口市場,2018年德國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出口成長僅2%左右,明顯較2017年低。而對其第三大外銷市場的中國,2018年初口僅小幅成長約7%,相較之下,2017年漲幅高達13%。儘管貿易爭端不斷升溫和中國經濟放緩,整體出口因延續前一年發展而有所成長。2018年12月初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將原訂2019年1月開始提高關稅至25%的措施,延後90天執行。預計2019年春季將仍受到先前效應發展影響。一旦中國加徵來自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全球貿易的負面影響勢必也會對德國產品出口中國帶來壓力,造成暫時減少的情況。
 
美國仍為德國主要出口市場之一,佔近9%的出口比重,2018年僅小幅成長約1%。如果沒有貿易衝突,將會因美國的強勢經濟發展而有很好的成績。相較於汽車出口持續減弱(2016年負成長13.5%,2017年負成長2.9%,2018年負成長8%),其他領域則穩定成長。
 
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法國,在2018年表現持平。而不僅對法國市場,德國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出口都呈現疲弱現象。
 
德國對英國出口已是連續第三年下滑,由2016年到2018年總計出口減少約7%,以此發展狀況,英國已由德國第三大出口市場,降為第五大主要出口國。基於英國與歐盟未來的經濟關係仍未明朗化,預計此一趨勢將持續到2019年。此外,英鎊的疲軟應該也是導致持續低迷的另一個因素。
 
德國對土耳其出口也是連續第三年下降,在2016年與2017年都下滑約2%之後,2018年更跌了5%,依此發展下去,土耳其對德國的經濟發展而言,已越來越不重要,有可能跌出前二十大主要出口市場之列。
 
荷蘭為德國第四大出口市場,2018年則強勢成長了7.5%,成為德國前十大出口市場中,出口增幅最大的國家。總體而言,除了法國以外,德國的鄰國持續為德國的外貿提供了約三分之一的貢獻度,成長了約4.5%。
 
另人訝異的是,儘管經濟發展遲緩及負面新聞不斷,義大利對德國產品的需求仍穩定成長,已第四年小幅成長約6%。
 
總體而言,2018年德國對歐元區市場出口僅成長約5%,而歐盟市場則幾近減半,僅成長3%。
 
基於當前負面的新聞(貿易爭端、義大利的財務赤字、英國脫歐、歐盟議會選舉),預計2019年上半年景氣將持續低迷,這也顯示短期內貿易情勢將進一步下滑,如ifo指數便證實此一趨勢。2018年下半年,預計將會有部份急劇下降局面,甚至低於歷史平均。德意志銀行預估2018年實際出口成長為2%。而2018年底能源價格下降,也將影響至少在2019年初的出口價格,並呈停滯現象。預計2019年整年能源價格將上漲1%,影響所及,外貿成長將約3%。
 
未來的經濟發展,主要的危機仍來自於美中貿易戰的不斷加溫行動,以及英國可能強勢脫歐的不穩定性。2018年12月初G20高峰會談中,Trump與習近平僅同意暫時熄火90天,希望到那時雙方能夠對此議題有所進展。儘管近來宣示加強世界貿易組織(WTO),算是發佈了積極正面的訊號,但不可避免的是,爭端進一步升級的風險仍然很高,許多觀察家認為地緣政治為主要考量因素。英國脫歐方面,儘管仍不是主要考量因素,不過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相當重要,一旦強勢脫歐,英格蘭銀行預估將承擔房價崩盤和GDP急劇下降的後果。沒有協議的英國脫歐行動,將會對歐洲貨幣聯盟(EMU)的成長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德國。
 
2018年德國經常賬戶盈餘預計將縮減至GDP的0.7%,也就是盈餘240兆歐元。這已是連續第三次下跌(2015年8.9%,2016年8.5%,2017年7.9%),反映了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國內需求依然強勁。預計2019年將延續此一發展趨勢,盈益率將下跌到6.4%,也就是盈餘226兆歐元。相較於主要國家造成全球經濟失衡,德國仍持續表現亮眼,因此德國高出口盈餘將不致於減弱。此外,2018年的盈餘下跌反映在淨出口值上,貢獻度為下跌0.4個百分點,德意志銀行預測2019年將下跌0.6個百分點。德國的出口發展將不如因內需市場強勁而帶來的進口需求,而導致貿易逆差。從2013年到2018年的六年間,已有三年呈現貿易逆差情況。
 
個人消費者仍是重要成長支柱
 
個人消費方面,粗估2018年成長1.2%,預計2019年則成長1%,也就是分別貢獻該年度GDP的0.7與0.6個百分點。如果加計投資支出(GDP貢獻度預計都是0.7個百分點),則家庭消費仍是德國GDP成長的重要支柱。而個人消費呈現遲緩,主要來自於對全球經濟動盪及歐洲政治不穩定而產生的消費者信心不足所致。2019年家庭收入將可能受益於2018年的加薪談判成功而成長。
 
就業人口將只會微幅減少,工資協議將讓德國730萬名就業人口在2019年薪資成長0.3%,最低法定工資將於2019年1月起,由時薪8.84歐元提升至9.19歐元,可支配收入額度也將因社會保險給付政策的變化而受益。2019年起養老金將增加0.5個百分點,失業保險金則相對減少同樣的額度。醫療保險費用仍由雇主和僱員平均承擔,而如母親輔養幼兒的特定養老金(Muetterrente II)則會增加。到2019年7月,前東德區的養老金將提高3.91%,西德區則提高3.18%,這相當於全年平均增加3.6%和3.2%。
 
此外,有利的融資條件會繼續促使個人消費增加。而預計微幅下滑的通貨膨脹率,從2018年的1.9%降至2019年的1.7%,應將能提高家庭實際購買力。
 
機器設備投資
 
1.成長趨勢不變,但不太穩
 
德國機器設備相關投資(包括機器、設備、汽車)在2018年仍穩定擴張成長。德國2018年第三季GDP下滑,機械和設備投資在第二季停滯後反彈。第三季的下滑可歸因於汽車產業面臨WLTP新制帶來的挑戰,而最後一季則因追趕效應而增加了機器設備投資。總體而言,德意志銀行推估2018年實際成長4.4%,遠超過前兩年的發展(2017年成長3.7%,2016年成長2.3%)。
 
展望未來,雖然仍有成長趨勢,力道卻將放緩,可能因為德國投資已過高峰期,德意志銀行預測2019年平均季成長將由2018年的1%減少到0.7%,而2019年及2020年的年成長將分別下跌到2.7%及2.4%。不過,儘管投資機器設備的成長變慢,仍較德國總體GDP的成長快。
 
2.高產能利用率仍為投資成長推手
 
儘管機械產業極高的產能利用率為德國主要的成長推手,但全球經濟局面的不明仍強力的影響投資態勢。預計未來兩年,主要的投資動力仍在於增加產能利用率。依據歐盟針對產業的調查數據,2018年德國工業界年產能利用率平均季成長高達87.6%(儘管第四季87.1%明顯較第三季88%減少),遠高過自1995年到2017年長期年平均成長率的83.9%,也僅小幅低於2007年的高峰值88.3%。
 
此外,投資動力也受到金融財務方面的有利影響,5%的公司貸款利率,與2000年時相同,不過不太可能維持很久(短期和長期貸款)。
 
3. 全球局勢未明朗化和國內勞動力市場的瓶頸正在阻礙更強勁的成長步伐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德國國內勞動力市場的人才短缺問題,為成長的主要障礙,繼而影響投資。儘管為解決技術性勞工短缺的問題,投資於機器與設備促使生產自動化,不過人才短缺的情況,將還是造成短期內主要的成長阻力。
 
此外,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包括歐盟市場與新興市場如中國),還有隨著美國和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正常化,也需要融資條件。在地緣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的情況下(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義大利2019年預算爭議),德國企業也可能因悲觀而削減其投資活動與計劃。在日益壯大的保護主義下,德國企業有可能將刺激國內投資。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