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舉行「2019年第1次海外拓銷政策會議」
國貿局
2019-03-29 10:32:57
加入我的收藏

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19年3月27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8)年3月27日邀集政府相關部會及貿易協會等負責出口業務之機構,舉行「2019年第1次海外拓銷政策會議」,討論政府推廣貿易相關部會、地方政府與相關組織加強合作、全面輔導出口之計畫,並研商在海外展覽會設置聯合韓國國家館、籌組專業性及大型貿易訪問團、擴大地方「小巨人」企業參與全球夥伴計畫等政府部會與地方團體之具體合作方案。
該部位彙匯廠商赴海外展覽會力量,擬請政府中央部會與地方團體目前分別支援之438海外展覽會當中,挑選67個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共同補助廠商參加之展覽會,設立聯合韓國國家館,並於第2季舉行「海外拓銷政策會議」時,檢討該67個優先推動設立聯合韓國國家館之海外展覽會中,除了22個全球知名之展覽會外,在其他45個展覽會增設聯合韓國國家館之計畫,亦將於下半年「海外拓銷政策會議」時,自單一部會或地方政府支援之371個海外展覽會中,篩選適合展覽項目及符合地區特性之整合對象,設置韓國企業展覽攤位集中之聯合韓國國家館,以利招引海外買主觀展及宣傳國家品牌,擴大協助企業收到最大之展覽效果。
另有關政府擬籌組專業性及大型貿易訪問團之計畫,將於本年辦理拓展海外市場貿易訪問團中,依行業別及國家別,將較具專業性及大型之65個貿易訪問團予以整合為32個。另鑑於目前貿訪團大多由約10家企業組成之小型訪問團為主,難以積極吸引海外買主及進行拓銷,因此政府擬依業種別,將機械、資訊技術(IT)、汽車零件及消費財等17個領域之貿訪團整合為9個,期以加強展覽之專業性。另由各業種組成之48個貿訪團,將依新南方、新北方市場分類,整合成為23個,參加之企業將自平均9.7家,增加至20.4家,並將規劃以策略市場及有潛力項目為對象之貿訪團,採取自行申請之方式,俾利擴大海外買主之專業性及規模。
此外,為擴大辦理地方「小巨人」企業參與全球夥伴計畫,政府將扮演連結海外全球知名企業及國內有成長潛力之材料與零件企業及發掘地方「小巨人」企業之角色。另產業通商資源部亦強調,地方政府輔導地方出口企業之重要性,政府相關部會未來亦將全力輔導出口,透過「海外拓銷政策會議」,加強與地方政府之合作,健全中央部會及地方團體之海外行銷支援計畫,提高輔導出口之效果。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8)年3月27日邀集政府相關部會及貿易協會等負責出口業務之機構,舉行「2019年第1次海外拓銷政策會議」,討論政府推廣貿易相關部會、地方政府與相關組織加強合作、全面輔導出口之計畫,並研商在海外展覽會設置聯合韓國國家館、籌組專業性及大型貿易訪問團、擴大地方「小巨人」企業參與全球夥伴計畫等政府部會與地方團體之具體合作方案。
該部位彙匯廠商赴海外展覽會力量,擬請政府中央部會與地方團體目前分別支援之438海外展覽會當中,挑選67個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共同補助廠商參加之展覽會,設立聯合韓國國家館,並於第2季舉行「海外拓銷政策會議」時,檢討該67個優先推動設立聯合韓國國家館之海外展覽會中,除了22個全球知名之展覽會外,在其他45個展覽會增設聯合韓國國家館之計畫,亦將於下半年「海外拓銷政策會議」時,自單一部會或地方政府支援之371個海外展覽會中,篩選適合展覽項目及符合地區特性之整合對象,設置韓國企業展覽攤位集中之聯合韓國國家館,以利招引海外買主觀展及宣傳國家品牌,擴大協助企業收到最大之展覽效果。
另有關政府擬籌組專業性及大型貿易訪問團之計畫,將於本年辦理拓展海外市場貿易訪問團中,依行業別及國家別,將較具專業性及大型之65個貿易訪問團予以整合為32個。另鑑於目前貿訪團大多由約10家企業組成之小型訪問團為主,難以積極吸引海外買主及進行拓銷,因此政府擬依業種別,將機械、資訊技術(IT)、汽車零件及消費財等17個領域之貿訪團整合為9個,期以加強展覽之專業性。另由各業種組成之48個貿訪團,將依新南方、新北方市場分類,整合成為23個,參加之企業將自平均9.7家,增加至20.4家,並將規劃以策略市場及有潛力項目為對象之貿訪團,採取自行申請之方式,俾利擴大海外買主之專業性及規模。
此外,為擴大辦理地方「小巨人」企業參與全球夥伴計畫,政府將扮演連結海外全球知名企業及國內有成長潛力之材料與零件企業及發掘地方「小巨人」企業之角色。另產業通商資源部亦強調,地方政府輔導地方出口企業之重要性,政府相關部會未來亦將全力輔導出口,透過「海外拓銷政策會議」,加強與地方政府之合作,健全中央部會及地方團體之海外行銷支援計畫,提高輔導出口之效果。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