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吸引跨國汽車製造商成為其電動車研發基地
國貿局
2020-08-12 18:04:12
加入我的收藏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2020)年8月9日報導,儘管新加坡汽車市場規模不大,但相關跨國業者看好其具備地理優勢和擁有優秀人才,選擇在此設立電動車研發基地,以推動相關技術發展。例如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Hyundai)今年3月宣布將在新加坡裕廊設立全球創新中心,預計2022年投入運作,主要用來測試電動車小型生產設備。
星國政府日前宣布將在2040年前淘汰所有內燃式引擎車輛,由混合動力及電動車取代。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認為,未來會有更多汽車製造商跟進Hyundai至新加坡成立研發和測試中心。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新加坡去(2019)年汽車總量達63萬596輛,電動車僅占1,120輛或0.17%;計程車總數為1萬8,542輛,電動車則占133輛或0.71%。
新加坡政府為鼓勵民眾使用電動車,在今年財政預算案推出「電動汽車附加註冊費優惠(Electric Vehicles Early Adoption Incentive)」,宣布從明(2021)年1月起的三年內,購買電動車可獲45%附加註冊費(Additional Registration Fee)抵減,上限為2萬星元,此將能降低購車費用約11%。另星國政府也計畫跟私人業者合作,加快在各大公共停車場安裝充電設備,預估在2030年會將充電樁由目前約1,600個增加至2.8萬個。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217萬輛,年比成長3.8%,中國占比最大達50.6%(110萬輛),其次為歐洲(59萬輛)和美國(33萬輛)。截至去年全球共有733萬個充電樁,年比成長40.9%,其中650萬個私人充電樁,主要設置在住宅區及工作場所以方便車主使用。
顧問公司Deloitte有關「汽車未來銷售與售後市場」研究報告指出,汽車動力系統發生重大變革加速電動車普及,關鍵因素包括國家政策、充電設施、車輛性能和製造成本等,另全球充電設施迅速擴增,更是帶動電動車銷量的重要因素。
針對全球電動車市場未來展望,Deloitte認為,相對燃油車市場,電動車銷售受疫情影響較小,儘管各國車市復甦情況不盡相同,但預估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有望增加至250萬輛。
IEA則預估全球汽車銷量受疫情嚴重衝擊,將下跌17%至7,300萬輛,但看好電動車銷量將成長5.9%至230萬輛,占全球汽車銷量3.2%,高於2019年的2.5%。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星國政府日前宣布將在2040年前淘汰所有內燃式引擎車輛,由混合動力及電動車取代。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認為,未來會有更多汽車製造商跟進Hyundai至新加坡成立研發和測試中心。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新加坡去(2019)年汽車總量達63萬596輛,電動車僅占1,120輛或0.17%;計程車總數為1萬8,542輛,電動車則占133輛或0.71%。
新加坡政府為鼓勵民眾使用電動車,在今年財政預算案推出「電動汽車附加註冊費優惠(Electric Vehicles Early Adoption Incentive)」,宣布從明(2021)年1月起的三年內,購買電動車可獲45%附加註冊費(Additional Registration Fee)抵減,上限為2萬星元,此將能降低購車費用約11%。另星國政府也計畫跟私人業者合作,加快在各大公共停車場安裝充電設備,預估在2030年會將充電樁由目前約1,600個增加至2.8萬個。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217萬輛,年比成長3.8%,中國占比最大達50.6%(110萬輛),其次為歐洲(59萬輛)和美國(33萬輛)。截至去年全球共有733萬個充電樁,年比成長40.9%,其中650萬個私人充電樁,主要設置在住宅區及工作場所以方便車主使用。
顧問公司Deloitte有關「汽車未來銷售與售後市場」研究報告指出,汽車動力系統發生重大變革加速電動車普及,關鍵因素包括國家政策、充電設施、車輛性能和製造成本等,另全球充電設施迅速擴增,更是帶動電動車銷量的重要因素。
針對全球電動車市場未來展望,Deloitte認為,相對燃油車市場,電動車銷售受疫情影響較小,儘管各國車市復甦情況不盡相同,但預估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有望增加至250萬輛。
IEA則預估全球汽車銷量受疫情嚴重衝擊,將下跌17%至7,300萬輛,但看好電動車銷量將成長5.9%至230萬輛,占全球汽車銷量3.2%,高於2019年的2.5%。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