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豆類有機會成為植物肉原料之全球主要供應商 國貿局 2020-12-14 10:30:37 加入我的收藏
緬甸時報報導,緬甸在種植營養豐富及可持續的農作物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包括鷹嘴豆、綠豆、土豆及葵花籽,供國內消費及出口。惟近年來這些不起眼的成分已具有全新的意義,將作為滿足整個亞洲對植物性肉類(plant‐based meat)蓬勃發展需求的理想原料。在亞洲農作物商機報告《Asian Cropportunities》提出,供應植物性肉類的原料,亞太地區的好食品研究所概述了對動物傳播疾病的恐懼及對天然產品的需求,兩者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加速成長,如何使亞太地區的農民及作物的生產者獲益,這種自工業化畜牧業的轉變也將有可能幫助農產出口國家轉向更可永續性的糧食生產方式以對抗氣候變化的影響。
 
傳統植物性肉類原料主要係由大豆及小麥製成,已經在亞洲存在了幾個世紀,主要是為了迎合那些出於宗教原因而避免食用動物的佛教徒。然而越來越多的品牌透過結合新的成分及口味來創造多樣化的食譜,從而專門針對食肉者。 2.0級植物性肉製品採用仿生方法(biomimicry)來複製動物肉的味道,口感質地及外觀,而消費者對它們的需求將是無止境的。此種下一代植物性肉類現在已經逐漸開始出現在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必勝客及星巴克的精選亞洲菜單上,顯示植物性肉類市場未來前景可期。
 
即使在本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食品業面臨巨大產銷壓力情況下,專注於植物性肉類等替代動物性蛋白質的亞太地區公司也募集逾2.3億美元的資金以加速其發展。此項發展為緬甸的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會。在報告中分析的7個亞洲國家中,緬甸佔鷹嘴豆產量的絕大多數97%。當新興品牌,如新加坡PHUTURE Foods公司,正在利用鷹嘴豆蛋白創造創新性的新產品,如PHUTURE Mince,這是傳統肉末的植物版,緬甸在鷹嘴豆種植生產方面的主導地位,意味著該國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處於原料金礦的頂端。綠豆亦是如此,緬甸也是我們研究過的國家中主要的綠豆生產國。綠豆是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一種傳統主食,用於製作湯、粥、麵包及玻璃紙面等各種食品。綠豆未來已成為多種替代蛋白質應用中最有希望的原料之一。
 
領先的食品科技公司及植物性食品生產商Eat Just, Inc.公司於2020年10月宣布,將儘快在亞洲開設第一家植物性蛋白生產廠,地點將設在新加坡,此係在該地區打造“全面整合供應鏈”戰略的一部分。綠豆是該公司備受讚譽的植物性雞蛋的基本原料。故在這一新的食品發展格局中,緬甸有機會確立自己作為世界植物原料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消費者將接受由鷹嘴豆及綠豆等多種農作物製成的植物性肉類,而不是動物肉,這對緬甸緩解自然資源枯竭的努力有很多益處。
 
緬甸農業發展戰略及投資計畫已經將農作物多樣化,及基礎設施發展等問題已列為優先事項,再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接近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當地生產商及商業領袖有足夠超前的思維來抓住此一機會,就可以使國家利用這一機會促進經濟成長的軌道。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