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政府「2019年經濟情勢報告」:加強社會市場經濟 – 提高成長潛力、提高競爭力
國貿局
2019-02-22 17:48:55
加入我的收藏

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
作者: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e-mail:Germany@moea.gov.tw)
文號:1084020017號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日前以「加強社會市場經濟 – 提高成長潛力、提高競爭力」為題,公布「2019年經濟情勢報告」,預期經濟成長率1.0%。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部長Altmaier表示,德國經濟今年將繼續增長,且為連續第十年,為1966年以來歷時最長的經濟成長,同時也反映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成效。所有德國民眾皆可感受到擴大就業機會及薪資收入帶來的成果;不過,特別是來自外部環境的逆風也更加嚴峻,如英國脫歐、貿易衝突、國際財稅政策環境等關鍵議題。經濟成長較前一年放緩,應善用此時改善國家成功及競爭力的條件,包括首先為國人創造繁榮富裕的企業及員工減輕負擔,且必須持續投入發展深具未來潛力的關鍵技術,如電池生產及人工智慧等。
德國就業市場繼續正向發展,2019年失業率預期將降至4.9%,就業人數將繼續增加至4,520萬,致使私人收入也有感增加:2019年員工淨薪資增加4.8%,賦稅減免也有助薪資提高。鑒於薪資、就業及企業投資增加,國內經濟仍然是景氣的重要支撐。另低利率政策也給予明顯推動力,尤其是營建業,擴張性財政政策正刺激推動經濟景氣。
德國過去幾年的經濟成就符合遵守社會市場經濟,迄今已有七十年的成功歷史,令人印象深刻,但經濟機會及風險隨時間而變化,如經濟暨社會的數位化、人口演變,世界貿易中的保護主義傾向,以及氣候變遷等,皆屬目前經濟政策所面臨的新挑戰。鑒於前述及其他長期趨勢,德國聯邦政府擬進行結構性調整,俾保存且加強社會市場經濟的未來能力。
社會市場經濟需藉其執行者的行動承諾及生產力才能蓬勃發展,此乃經濟政策必須制定激勵措施的原因,促使企業家和員工等創造績效者,能夠從經濟行為中獲益。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德國政府將持續確保成長友善及公平賦稅的環境條件。為此,德國聯合政府協議中的研擬實施稅收研究補貼,是為加強經濟競爭力的首重措施,德國政府將於2019年上半年提出相關法案。此外,取消團結附加捐是另一項重要措施,首先是對於90%的團結附加捐支付者而言,為明確降低國民整體稅負的第一步。
整體德國政府債務持續下降,且今年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將降至60%以下,合乎馬斯垂克條約對歐盟國家的財政規定。同時,德國政府2018至2021年公共投資的財政計畫金額達1,545億歐元,再創歷史新高。穩固的財政與加強投資兩相連結,將在未來數年持續改善未來經濟成長的基礎。「人人共享福祉繁榮」也意味著德國所有地區共同參與經濟成長。為注入新區域政策活力,德國政府設立經濟成長、結構變革暨勞動就業委員會,並於今年1月26日提交最終報告。此外,在2019年年底穩固財政計畫第二部份(Solidarpakte II)效期中止後,委員會將為結構薄弱地區制定「同等生活條件」,特別是一套適用全德聯邦結構薄弱地區的補貼制度。德國政府也將密切關注結構變化,並已通過住房倡議要點。
在數位化過程中,經濟結構變化將比以前發生得更快。為了確保社會市場經濟在數位時代取得成功,德國政府會繼續調整數位化監管相關框架,促使國家競爭法的現代化。德國政府也通過「打造數位」的實施策略,並提供「數位化基礎設施」特殊基金,俾在無經濟誘因地區建造高速網路。另外,將選擇性加強關鍵技術,以維護關鍵技術領域的技術主權。職業資格機會法將針對受技術變革影響的員工及失業者,擴大推廣進修培訓。除了善用國內及歐洲專業技工潛力之外,德國也必須增加自身對來自第三國合格技術工人的吸引力,專業人才移民法即為了改善法律框架而立。能源轉型是一項為了氣候保護及增加德國投資環境吸引力而設計的重要長期政策。
為加速網路架設,並改善現有網路利用,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等相關單位已提交加速電網擴建法草案。畢竟,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與歐洲關係緊密,因此,德國政府正積極參與經濟暨貨幣聯盟進一步發展的討論。至於在國際層面上,德國反對保護主義傾向,並大力倡導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及世界貿易組織的現代化。多邊貿易體系做為以規則為基礎之全球貿易的監管框架,必須獲進一步強化。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作者: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e-mail:Germany@moea.gov.tw)
文號:1084020017號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日前以「加強社會市場經濟 – 提高成長潛力、提高競爭力」為題,公布「2019年經濟情勢報告」,預期經濟成長率1.0%。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部長Altmaier表示,德國經濟今年將繼續增長,且為連續第十年,為1966年以來歷時最長的經濟成長,同時也反映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成效。所有德國民眾皆可感受到擴大就業機會及薪資收入帶來的成果;不過,特別是來自外部環境的逆風也更加嚴峻,如英國脫歐、貿易衝突、國際財稅政策環境等關鍵議題。經濟成長較前一年放緩,應善用此時改善國家成功及競爭力的條件,包括首先為國人創造繁榮富裕的企業及員工減輕負擔,且必須持續投入發展深具未來潛力的關鍵技術,如電池生產及人工智慧等。
德國就業市場繼續正向發展,2019年失業率預期將降至4.9%,就業人數將繼續增加至4,520萬,致使私人收入也有感增加:2019年員工淨薪資增加4.8%,賦稅減免也有助薪資提高。鑒於薪資、就業及企業投資增加,國內經濟仍然是景氣的重要支撐。另低利率政策也給予明顯推動力,尤其是營建業,擴張性財政政策正刺激推動經濟景氣。
德國過去幾年的經濟成就符合遵守社會市場經濟,迄今已有七十年的成功歷史,令人印象深刻,但經濟機會及風險隨時間而變化,如經濟暨社會的數位化、人口演變,世界貿易中的保護主義傾向,以及氣候變遷等,皆屬目前經濟政策所面臨的新挑戰。鑒於前述及其他長期趨勢,德國聯邦政府擬進行結構性調整,俾保存且加強社會市場經濟的未來能力。
社會市場經濟需藉其執行者的行動承諾及生產力才能蓬勃發展,此乃經濟政策必須制定激勵措施的原因,促使企業家和員工等創造績效者,能夠從經濟行為中獲益。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德國政府將持續確保成長友善及公平賦稅的環境條件。為此,德國聯合政府協議中的研擬實施稅收研究補貼,是為加強經濟競爭力的首重措施,德國政府將於2019年上半年提出相關法案。此外,取消團結附加捐是另一項重要措施,首先是對於90%的團結附加捐支付者而言,為明確降低國民整體稅負的第一步。
整體德國政府債務持續下降,且今年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將降至60%以下,合乎馬斯垂克條約對歐盟國家的財政規定。同時,德國政府2018至2021年公共投資的財政計畫金額達1,545億歐元,再創歷史新高。穩固的財政與加強投資兩相連結,將在未來數年持續改善未來經濟成長的基礎。「人人共享福祉繁榮」也意味著德國所有地區共同參與經濟成長。為注入新區域政策活力,德國政府設立經濟成長、結構變革暨勞動就業委員會,並於今年1月26日提交最終報告。此外,在2019年年底穩固財政計畫第二部份(Solidarpakte II)效期中止後,委員會將為結構薄弱地區制定「同等生活條件」,特別是一套適用全德聯邦結構薄弱地區的補貼制度。德國政府也將密切關注結構變化,並已通過住房倡議要點。
在數位化過程中,經濟結構變化將比以前發生得更快。為了確保社會市場經濟在數位時代取得成功,德國政府會繼續調整數位化監管相關框架,促使國家競爭法的現代化。德國政府也通過「打造數位」的實施策略,並提供「數位化基礎設施」特殊基金,俾在無經濟誘因地區建造高速網路。另外,將選擇性加強關鍵技術,以維護關鍵技術領域的技術主權。職業資格機會法將針對受技術變革影響的員工及失業者,擴大推廣進修培訓。除了善用國內及歐洲專業技工潛力之外,德國也必須增加自身對來自第三國合格技術工人的吸引力,專業人才移民法即為了改善法律框架而立。能源轉型是一項為了氣候保護及增加德國投資環境吸引力而設計的重要長期政策。
為加速網路架設,並改善現有網路利用,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等相關單位已提交加速電網擴建法草案。畢竟,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與歐洲關係緊密,因此,德國政府正積極參與經濟暨貨幣聯盟進一步發展的討論。至於在國際層面上,德國反對保護主義傾向,並大力倡導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及世界貿易組織的現代化。多邊貿易體系做為以規則為基礎之全球貿易的監管框架,必須獲進一步強化。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