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8年海外直接投資收益突破10兆日圓 國貿局 2019-02-22 17:37:12 加入我的收藏
日本經濟新聞本(2019)年2月9日報導,2018年日本經常盈餘結構產生變化,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收益首度突破10兆日圓,顯示日本外匯主要來源不再是靠出口貿易,企業透過海外投資拓展市場,再把當地的盈餘匯回日本成為經常收支盈餘的最大支柱。
 
日本財務省本年2月8日公布的2018年國際收支統計(速報)顯示,日本企業在海外的貨品∙服務交易經常收支盈餘為19兆932億日圓,其中以日本企業海外子公司的直接投資收益,金額達10兆308億日圓貢獻最大,其次是外國債券利息等證券投資之收益,金額為9兆8,529億日圓;而貿易順差僅為1兆1,877億日圓。
 
日本國際收支盈餘結構改變其背景因素為,日本企業近來加強海外投資,過去製造業的模式多為在日本生産汽車、家電等製品再出口到海外,但為符合當地消費需求,提高生産效率,海外在地化生產乃逐漸增加。在家電領域方面,受到韓國和中國大陸的崛起,導致日本産品競爭力減弱也造成貿易收支減少。
 
日本企業對海外直接投資金額截至2018年9月底為185兆日圓。主要以北美和亞洲為核心,最近10年來增加近3倍。除投資設廠及併購(M&A)外,零售等非製造業海外據點也不斷擴增。受到最近幾年海外景氣良好影響,日本海外投資盈餘也持續增加。又,日本對海外證券的投資金額截至2018年9月底為473兆日圓,持續增加。日本國內投資標的較少,赴海外尋求投資對象在證券投資領域也不例外。
 
根據美國經濟學者金德爾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等人的國際收支階段性變化理論,把一個國家的經濟劃分為類似人生的6個階段,主張如達到競爭力頂峰的第5階段「成熟債權國」,貿易收支就會出現衰減現象,但在此階段透過投資收益則仍可確保經常收支保持盈餘。但是,日本的少子高齡化趨勢,長期來看,國內的儲蓄將逐漸減少,如無法保持出口競爭力,經常盈餘也將日益減少,國際收支有朝1日將可能轉為逆差,此時為最終的第6階段。
 
本年6月在日本舉辦之G20高峰會上,日本預定將改善經常收支不均衡納入討論之議題。鑒於美國政府把焦點對準貿易,試圖消除貿易不均衡。但,日本的國際經常收支盈餘大部分來自投資收益,故日本擬向美國說明如果強迫作出改變,只能關閉美國的工廠或出售美國國債,這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且經常收支也受貿易以外的因素重大影響,美國經常收支逆差的背係存在儲蓄不足的問題。日本計畫在G20峰會上推廣這項問題意識,盼藉此能消弭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