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收廢棄物為全球及歐盟回收業帶來巨變 國貿局 2019-04-11 10:57:56 加入我的收藏
依據奧媒新聞報近日報導,過去多年來中國原是世界廢棄物回收場,然而中國政府已不願再接收工業國家之廢棄物,使廢棄物漸轉移至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全球陷入嚴重廢棄物問題。
 
西方國家大量出口廢棄物自中國轉往東南亞國家:
泰國非營利組織Ecological Alert and Recovery Thailand之Penchom Saetang告訴新聞報記者,泰國進口廢棄物包括:塑膠廢棄物、電器金屬廢料、化學廢料、廢棄物焚化灰渣等,過去數年進口量大增,僅2018年塑膠廢棄物之進口就成長1,370%,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亦面臨塑膠廢棄物進口雙倍成長,印尼塑膠廢棄物增加56%,這些都源自於中國因環境汙染及危及人民健康等原因,不再回收過去20年自全球進口之各式塑膠、舊紙類、舊衣物、電器金屬廢料等。過去美國有70%、英國有2/3、德國有10%之塑膠廢棄物運往中國及香港,現在轉往東南亞國家。
 
過去將廢棄物出口至中國原對雙方是一門雙贏生意,中方以高於西方國家當地回收價格進口廢棄物,並利用其便宜勞動力過濾出具價值之材料,賺取利潤,剩餘部份便焚化或掩埋。2016年中國以37億美元進口約7,300萬噸塑膠廢棄物,占全球塑膠廢棄物進口之56%,同年全球70%之電器金屬廢料亦出口至中國。
 
東南亞國家面臨廢棄物處理問題,惟難以放棄回收帶來之商機:
在中國停止進口廢棄物後,接收這些廢棄物之東南亞國家,如泰國之回收工廠,缺乏足夠產能及技術進行廢棄物之加工,且許多進口廢棄物已無法再利用,只能以掩埋或焚燒方式處理;馬來西亞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亦遭遇相似問題。這些廢棄物多來自北美及歐洲,尤其塑膠廢棄物進口後未正確再利用,任意堆放或燃燒,對環境及當地居民健康帶來極大負面影響,且大量塑膠廢棄物自中國、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等亞洲國家流入海洋。
 
馬來西亞政府陷入兩難,一方面進口廢棄物帶來巨大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又難以放棄巨大回收商機,光在2018年,回收塑膠就為馬來西亞帶來7,35億歐元收入。目前已有許多東南亞國家宣布未來將減少廢棄物進口,如泰國將期限設於2021年,雖環保人士認為過晚,泰政府仍盼扶植廢棄物處理及回收產業,並給予企業調整之時間。
 
全球廢棄物將不斷成長:
依據世界銀行估計,至2050年,全球廢棄物量將因成長之人口及都市化而增加70%,並使東南亞國家之廢棄物雙倍成長,南撒哈拉-非洲地區之廢棄物量甚至將成長3倍。電器金屬廢料是成長最快之類別,燃燒過程中釋放大量毒素,許多來自歐洲非法輸出。預估至2021年,電器金屬廢料量將達5,700噸,且僅有20%正確被再利用。東京聯合國大學估計,2016年之電器金屬廢料中之原料價值約為610億美元,惟再利用之處理成本過高。
 
歐盟對使用一次性塑膠下禁令: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Frans Timmermans近日在其永續策略目標中設定:歐盟應於2030年不再成為「拋棄式社會」,為解決海洋汙染問題,歐盟決定對一次性塑膠之使用下禁令,自2025年須有一半之塑膠被回收再利用;惟奧媒評論,目前歐洲離此目標甚遠。目前歐盟平均有42%之廢棄物被再利用,奧地利則僅有1/3,而專家卻認為此數據未將出口之廢棄物及分類場不可回收之廢棄物算入,高估實際情形。
 
廢棄物減量方能解決問題:
目前市面上塑膠包裝混和不同塑膠或其他材料製成,使其無法回收須經由焚燒處理,而並非各國均如同奧地利之垃圾焚化廠擁有剩餘產能,使廢棄物被運往他國處理,如義大利於2017年出口1/3之廢棄物至奧地利,而東歐無法處理之大量廢棄物則堆在掩埋場。專家指出,從政策規範下手減少廢棄物才是正確之路。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