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推動板塊位移效應 接單生產配置分散與回流 CTIMES/SmartAuto 2020-09-02 14:12:18 加入我的收藏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0年08月30日 星期日
  
受到第二波疫情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Q2經濟成長率多呈負值,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皆創有數據以來最大減幅,中國大陸則因較早解封,經濟成長率由上季的-6.8%升至3.2%。經濟部統計處展望未來,防疫相關封鎖將逐步放寬,有助商業經濟活動逐步升溫。惟疫情不確定性猶存,加上美中關係緊張,貿易展望依然不明,依IHS Markit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衰退5.1%,較上月上修0.4%。
 
其中,隨著全球各地抗疫封鎖措施逐步鬆綁,加上新興科技及遠距商機持續帶動相關產品生產續揚,傳統產業亦在國際油價、鋼價緩步上揚下,可望挹注台灣出口及生產動能。惟肺炎疫情持續籠罩全球,美中貿易及科技衝突未歇,恐抑制部分成長動能。
 
預計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之前,美中貿易戰接下來只會越演越烈,除了已連帶影響台灣外銷接單動能,2019年外銷訂單金額約比2017年減少1.7%,僅有電子產品因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續增,帶動科技類產品接單維持高檔之外,其餘貨品接單金額均較2017年減少。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業者訂單生產配置也開始位移變動,因全球供應鏈重組,在大陸(含香港)生產比率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鄰近亞洲的東協和美歐等地區。其中紡織品、化學品、電機產品及塑橡膠製品等均遷往東協居多,比率均在6成以上;機械業降低在台生產比例,移轉至亞洲和歐洲生產;台商回流生產比逐年提升,又以科技業為主,2019年已比2017年提高0.9%。台商選擇在海外生產主因,2019年以「生產成本低廉」占50.4%最高,惟較2011年減少18.8%。
 
反觀因為美中貿易抑低各國出口動能,台灣在產能回流及轉單效應挹注下,2019年僅年減1.4%,減幅低於鄰近主要國家,且增幅表現優於全球總出口(-3.0%)。因此促使當地銷售比增加,供應鏈愈趨在地化。據統計2019年台灣在海外生產的產品「轉銷第三國」占比約73%,逾2成於「產地銷售」,較2017年分別減少4.1%,及增加3.7%,顯示台灣供應鏈愈趨在地化,足以提供就近服務。
 
同時可見全球運籌管理的重要性日增,就出口地區觀察,對中國(含香港)減少4.2%,對美國增17.1%,今年1~7月對美國續增5.0%,中國(含香港)則在疫情減緩後回升10.2%。也讓企業全球布局對如何有效管理、整合上下游供應鏈愈加重視,「全球運籌管理」較2011年提高7.7%。
 
經濟部統計處最後表示,由於受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全球產業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整,許多高階產品選擇移回台灣生產製造;加上台灣在半導體產業處於領先地位及硬體製造優勢,正是產業轉型最佳契機。政府掌握此契機及配合產業創新與發展,推動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與『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才能讓台灣在世界變局中搶得先機。
 
 
原文連結》http://www.ctimes.com.tw/DispNews/tw/20083023396M.shtml
 
其他訊息 more...
資源訊息
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