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循環經濟政策 – 優先發展領域
國貿局
2021-01-14 10:22:35
加入我的收藏

資料來源: 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瑞典經濟發展主要植基於企業的創新和出口,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瑞典企業有能力針對其產品和製程進行改革與轉型,以應市場需求。因此,在歐盟執委會的循環經濟行動計畫(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的優先發展領域 - 紡織品、包裝、塑膠、電池和車輛等,瑞典均具有深厚的發展潛力。
因為該等優先發展領域具有產品週期短、量大、回收率低等特性,故未來瑞典循環經濟政策將發展塑膠、紡織品、再生性與生物性原物料(renewable and bio-based raw materials)、食物、建築(包括建物與拆除廢料)、創新之關鍵金屬與礦物(innovation-critical metals and minerals)等領域優先發展,並盼取得相關產業之競爭優勢。
塑膠(Plastics)
因為塑膠具有大量廢棄、難以回收以及燃燒溫室氣體排放(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等特性,使塑膠成為環保最主要挑戰。目前,全球大量塑膠廢棄物的主要來源為一次性使用塑膠產品,和釣魚器具同樣為造成海洋汙染的主要殺手。因此,減少非永續塑膠商品使用及建置回收塑膠廠都是發展重點。另,為達到回收效益,產品設計應考慮到塑膠回收的可能性,並改善塑膠廢棄物的資源分類(source separation of plastic waste)。
紡織品(Textiles)
目前瑞典每年人均大約消耗15公斤的紡織品,其中約8公斤燃燒,3公斤為慈善團體所回收再使用,剩餘約3公斤紡織品則是被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處理。紡織品廢棄物重量相對較輕但卻對環境的影響甚鉅,每公斤紡織品所產生的碳排達15公斤,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水、能源及化學品,且對於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因此,必須優化紡織品的使用和再利用,以及開發紡織品高效能回收方法。同時應簡化家戶回收或再利用紡織品,並增加生產者責任、鼓勵與提升產業界對於紡織品回收和再利用的參與程度。
再生性與生物性原物料(renewable and bio-based raw materials)
瑞典所擁有的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先進科技和工業基礎,使其具備發展世界級循環經濟和生物經濟的優良條件。生物性產品和生質能不僅可取代目前的化石資源,也可取代塑膠產品、紡織品和建築產品。例如,市面上已有紙製品取代石化塑膠產品。生物性原物料屬於可回收的資源,但像造紙纖維在使用或回收過程中多有磨損,必須以新纖維取代,因此,發展生物性產品和生質能須考量碳匯(Carbon sink)成效,方可確實達到環保及減碳的目標。
瑞典政府計畫制訂瑞典生物經濟政策(Swedish bioeconomy strategy),扶持綠色產業,取得生質能、創造就業機會並獲得環保效益。為加強整體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之動能,將促進政府、大學、其他研究機構與產業界之進一步合作,期透過價值鏈的研究和創新以及各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完成綠色轉型。
食物(Food)
根據瑞典農業局(Swedish Board of Agriculture)於2019年的報告,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瑞典食物生產過程的資源利用高效,也較友善環境。另,瑞典環保局(Swed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於2018年的報告,瑞典食品消費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有75%產生於瑞典境外。瑞典目前致力於提高食物生產量,以取代影響環境甚多的食物進口。
鑒於食品生產過程中,不僅因廚餘所產生約200萬噸碳排外,也會產生如優養化(eutrophication)、殺蟲劑殘留物,以及高度用水等其他環境問題。因此,減少食物浪費,提升瑞典食品使用比率,降低食品耗能,方可環境效益極大化。故此,瑞典2030年國家食品政策,放致於環境目標體系(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system)中涵蓋所有的食物鏈(food chain),制訂糧食耗損量。
建築(包括建物與拆除廢料)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y sector, including building and demolition waste)
建築業占瑞典碳排約20%,透過有效使用空屋量,以及高效再利用和回收建築所產生的大量混合廢棄物,可大幅減少該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另,建築業亦產生危害性廢棄物(hazardous waste),為利管理,將致力於改進建築材料使其可被分離和分類,限制其所含有害物質(hazardous substances),並應提供建築物之材料和建築產品等相關資訊。
創新之關鍵金屬與礦物(innovation-critical metals and minerals)
創新關鍵金屬與礦物對環境和技術創新至關重要,雖然包括稀土金屬等原物料的使用量甚低,但卻是風力渦輪機和電動車用電池等產品之關鍵物料。此外,循環經濟力倡轉型零化石燃料之際,亦是這類金屬物料擴增使用之時。然而,創新關鍵金屬與礦物的開採屬於能源密集產業,不僅涉及環境和人權問題且碳源集中在少數國家,其供應鏈相對薄弱。
因此,相關解決方案如下 : 一,從採礦廢棄物和廢棄消費產品中進行回收,發展其他替代資源。由於全球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目前此類原物料的回收低於1%。因此,大量使用此類金屬與礦物的電池及電子產品,必須提高其回收及再利用。二,運用循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改變需求。
目前的電氣化(electrification)轉型,尤其是運輸產業,對於電池需求量更高,因此,可透過汽車共享制度減少電池需求量。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瑞典經濟發展主要植基於企業的創新和出口,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瑞典企業有能力針對其產品和製程進行改革與轉型,以應市場需求。因此,在歐盟執委會的循環經濟行動計畫(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的優先發展領域 - 紡織品、包裝、塑膠、電池和車輛等,瑞典均具有深厚的發展潛力。
因為該等優先發展領域具有產品週期短、量大、回收率低等特性,故未來瑞典循環經濟政策將發展塑膠、紡織品、再生性與生物性原物料(renewable and bio-based raw materials)、食物、建築(包括建物與拆除廢料)、創新之關鍵金屬與礦物(innovation-critical metals and minerals)等領域優先發展,並盼取得相關產業之競爭優勢。
塑膠(Plastics)
因為塑膠具有大量廢棄、難以回收以及燃燒溫室氣體排放(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等特性,使塑膠成為環保最主要挑戰。目前,全球大量塑膠廢棄物的主要來源為一次性使用塑膠產品,和釣魚器具同樣為造成海洋汙染的主要殺手。因此,減少非永續塑膠商品使用及建置回收塑膠廠都是發展重點。另,為達到回收效益,產品設計應考慮到塑膠回收的可能性,並改善塑膠廢棄物的資源分類(source separation of plastic waste)。
紡織品(Textiles)
目前瑞典每年人均大約消耗15公斤的紡織品,其中約8公斤燃燒,3公斤為慈善團體所回收再使用,剩餘約3公斤紡織品則是被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處理。紡織品廢棄物重量相對較輕但卻對環境的影響甚鉅,每公斤紡織品所產生的碳排達15公斤,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水、能源及化學品,且對於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因此,必須優化紡織品的使用和再利用,以及開發紡織品高效能回收方法。同時應簡化家戶回收或再利用紡織品,並增加生產者責任、鼓勵與提升產業界對於紡織品回收和再利用的參與程度。
再生性與生物性原物料(renewable and bio-based raw materials)
瑞典所擁有的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先進科技和工業基礎,使其具備發展世界級循環經濟和生物經濟的優良條件。生物性產品和生質能不僅可取代目前的化石資源,也可取代塑膠產品、紡織品和建築產品。例如,市面上已有紙製品取代石化塑膠產品。生物性原物料屬於可回收的資源,但像造紙纖維在使用或回收過程中多有磨損,必須以新纖維取代,因此,發展生物性產品和生質能須考量碳匯(Carbon sink)成效,方可確實達到環保及減碳的目標。
瑞典政府計畫制訂瑞典生物經濟政策(Swedish bioeconomy strategy),扶持綠色產業,取得生質能、創造就業機會並獲得環保效益。為加強整體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s) 之動能,將促進政府、大學、其他研究機構與產業界之進一步合作,期透過價值鏈的研究和創新以及各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完成綠色轉型。
食物(Food)
根據瑞典農業局(Swedish Board of Agriculture)於2019年的報告,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瑞典食物生產過程的資源利用高效,也較友善環境。另,瑞典環保局(Swed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於2018年的報告,瑞典食品消費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有75%產生於瑞典境外。瑞典目前致力於提高食物生產量,以取代影響環境甚多的食物進口。
鑒於食品生產過程中,不僅因廚餘所產生約200萬噸碳排外,也會產生如優養化(eutrophication)、殺蟲劑殘留物,以及高度用水等其他環境問題。因此,減少食物浪費,提升瑞典食品使用比率,降低食品耗能,方可環境效益極大化。故此,瑞典2030年國家食品政策,放致於環境目標體系(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system)中涵蓋所有的食物鏈(food chain),制訂糧食耗損量。
建築(包括建物與拆除廢料)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y sector, including building and demolition waste)
建築業占瑞典碳排約20%,透過有效使用空屋量,以及高效再利用和回收建築所產生的大量混合廢棄物,可大幅減少該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另,建築業亦產生危害性廢棄物(hazardous waste),為利管理,將致力於改進建築材料使其可被分離和分類,限制其所含有害物質(hazardous substances),並應提供建築物之材料和建築產品等相關資訊。
創新之關鍵金屬與礦物(innovation-critical metals and minerals)
創新關鍵金屬與礦物對環境和技術創新至關重要,雖然包括稀土金屬等原物料的使用量甚低,但卻是風力渦輪機和電動車用電池等產品之關鍵物料。此外,循環經濟力倡轉型零化石燃料之際,亦是這類金屬物料擴增使用之時。然而,創新關鍵金屬與礦物的開採屬於能源密集產業,不僅涉及環境和人權問題且碳源集中在少數國家,其供應鏈相對薄弱。
因此,相關解決方案如下 : 一,從採礦廢棄物和廢棄消費產品中進行回收,發展其他替代資源。由於全球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目前此類原物料的回收低於1%。因此,大量使用此類金屬與礦物的電池及電子產品,必須提高其回收及再利用。二,運用循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改變需求。
目前的電氣化(electrification)轉型,尤其是運輸產業,對於電池需求量更高,因此,可透過汽車共享制度減少電池需求量。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