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偷拖鞋後患無窮 製造業慎防二波斷鏈 CTIMES/SmartAuto 2020-03-11 09:56:41 加入我的收藏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
 
自從舊曆鼠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製造業或許早已聽習慣了「蝴蝶效應」的陳腔濫調,除了憂心目前中國大陸占世界經濟比重遠高於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之外,更該擔心的或許是該效應大小及何時結束?根據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大約2/3大陸中小企業手頭現金只能維持不到3個月,近40%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或更短,此都可能帶來製造業更上游二波斷鏈的更直接衝擊,可見即使大型企業順利復工,仍要確保上游原物料、勞動力供應無虞,才能真正投入復產,進而全球供貨。
 
否則,縱然有足夠大陸工人上線開工,但在目前所有供應鏈與生產廠商都要與外界「互通有無」,需要的零組件要從外地、國外進得來,生產的產品也要出得去,才能安心發大財。但在目前各省市、國家陸續封城,甚至與國外航班中斷,形同「鎖國」狀態中,該如何讓供應鏈出貨物流保持順暢流通,便成為產業另一項嚴重挑戰。
 
尤其是汽車和電子產品等跨國企業供應鏈通常集中在單一國家或區域,長期壓迫當地製造業者,縮短交貨時間和代為準備較低的庫存。卻因為大陸工廠年後復工進度不一,導致無法即時獲得零組件和原料之外;隨著疫情快速在南韓、日本、義大利迅速蔓延,更促使當地一些製造商部分暫停運營、物流中斷和出口減少,有可能會減少對大陸已復工廠商的零組件供應,從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之後,世界供應鏈將再度面臨中斷風險!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率先指出,以現今大陸、日、韓占全球電子上游核心元器件及材料生產的主導地位,一旦疫情嚴重到必須切換供應鏈時,台灣半導體、記憶體、面板等電子產業上下游供應勢必首當其衝,台灣產能必須跟得上,才能避免生產成本劇增而衝擊到出口動能。
 
此外,繼插鼻孔發電的名言而聲名大噪之後,再搏得「最強歐吉桑」美名的經濟部部長沈榮津,也在日前立法院經委會備詢時分析產業鏈可能面對的衝擊,概分為:「在陸台商」及「在台企業」。前者在大陸生產據點所受影響,包含:復工不順、面臨缺工、備料不足及物流受阻等,中小企業復工狀況又普遍比大型企業來得慢;且在每家企業供應鏈中只要有一家供應商受阻,就可能會面臨斷鏈問題,亟須重組海內外產能及供應商布局。
 
後者在台企業據點的產線雖仍可持續運作,卻因為產品原物料過去可能從大陸進口,受大陸停工影響,恐出現原物料短缺問題。目前也有嘉義縣民雄工業區一家知名機械製造公司,因大陸半成品材料無法交貨運來台,影響生產線,上個月已向縣府社會局申報184名員工,從三月~五月為期3個月放無薪假,依該公司全體員工200多人計算,申請無薪假比例多達2/3。
 
格外令人擔憂的是,依食藥署統計,台灣製藥產業約有1/3原料來自大陸,但受到當地疫情影響而復工者又慢又少,已牽動全球原料藥供應。估計最快今年8月左右,解熱鎮痛劑、抗生素、甲狀腺亢進藥將會短缺。經濟部表示,雖然短期有備料,並積極協助廠商準備第二備料,但印度、歐洲等原料成本也都有漲價、斷源現況;加上疫情越久價格越高,航班減少,國際運費也上漲,導致輸入藥物成本要漲10~30%不等。
 
沈榮津認為:「即便大陸復工順利,業者首要也以填補大陸工廠需求為主,所以就算台灣製造業產線仍持續運作,但未來原物料能否持續供應台廠仍有隱憂。」目前企業庫存備料約可撐到三月底,但透過消耗既有庫存原物料,並尋求其他供應商等替代方案,原物料短缺問題已暫獲舒緩,後續仍須觀察疫情與產業鏈動態。
 
依工業局評估因全球需求減少,在最壞情況下,若疫情維持6個月,將衝擊台灣終端產品及中間財出口訂單大減50%;次壞的狀況,也會有30%衰退幅度;惟若疫情能在3個月內獲得控制,製造業訂單下滑約10%。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估計,假設疫情維持3個月(1月下旬~4月),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減少0.35%~0.5%,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2.37%。
 
 
原文連結》http://www.ctimes.com.tw/DispNews/tw/2003102216K6.shtml
 
其他訊息 more...
資源訊息
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