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2019年經濟回顧:儘管非洲成長強勁,2030年仍可能無法達到消除貧窮的目標
國貿局
2020-02-20 11:30:08
加入我的收藏

資料來源及時間:2020年2月7日Business Day
依據非洲開發銀行(AfDB)近期在衣索比亞Addis Ababa舉行第33屆非盟峰會(AU summit)時所提報告,縱使非洲經濟強勁成長,但如果目前的成長趨勢無法持續下去,非洲將無法實現2030年消除貧困之目標。該峰會主題強調應專注在創造有利於非洲發展之環境條件。峰會期間,埃及亦將非盟輪值主席國移交給南非(註:非盟峰會由非洲5大區域每年輪流舉行)。
該報告指出:2030年前消除極端貧困仍是多數非洲國家的挑戰。惟歷史趨勢不變,非洲仍無法將在2030年之前消除極端貧窮(註: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90美元之窮人);僅能將極端貧窮率(按人口加權平均)自2018年的33.4%降至2030年24.7%,仍遠高於目標之3%。赤貧人數將略微減約800萬人,自2018年4.291億降至2030年4.212億。此外,除北非以外所有地區之貧窮率預計都遠高於2030年的3%目標。
非洲開發銀行總裁Akinwumi Adesina表示,為使非洲成長更具包容性,非洲各國需要深化結構改革,以生產多樣化,並採用智慧氣候之農業技術來因應極端天氣,提升生產力及適應力。此外,亦需要創造更多的財政空間,擴大社會安全網,並消除勞工移動之障礙,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該行近期發布之《 2020年非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非洲之經濟2019年經濟成長率穩定在3.4%,預計2020年將達到3.9%,2021年可達4.1%,但仍此成長趨勢仍無法再創歷史新高。雖然非洲大陸整體經濟正穩定增長,但成長卻不具有包容性,此亦反映在持續的高度不平等。
2019年非洲排入前10位世界成長最快的國家包括:盧安達、衣索比亞、象牙海岸、迦納、坦尚尼亞及貝寧。在南部非洲,由於受颶風災害影響,馬拉威、莫三比克、尚比亞之基礎設施及農業遭破壞,以及南非、辛巴威、安哥拉及納米比亞成長趨緩,整體南部非洲成長率自2018年1.2%降至2019年的0.7%。
該銀行表示,南非2019年成長放緩至0.7%,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緩慢,以及因國營企業緊急援助之財務風險所拖累。南非經濟成長主要由服務業、製造業及採礦業等3大產業,惟自2011年3.3%成長率,整體成長率一直趨緩向下,而自2014年開始下降至2%以下。
Moody信用評級機構係唯一將南非仍維持在投資級別最後一個,該機構亦警告南非表示,南非收入不平等可能會加劇抑制成長,進而傷害國家之信用狀況(註:如成長受益如在所有階層廣泛分享,不僅可減少極端貧窮,其包容性成長亦會促進整體社會平均收入與消費增加)。南非是世界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之國家,過去10年南非不平等現象逐漸增加,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的不平等現象卻有減少趨勢。
非洲開發銀行(AfDB)報告亦指出,近年來僅約有三分之一非洲國家實現包容性成長,其中包括加納、象牙海岸及多哥等西非國家。受教育程度較高且結構變化率較高的國家更有可能實現包容性增長。此外,多數非洲經濟體中,公共債務持續增加係另一隱憂,2018年政府債務占GDP比率自10年前的38%攀升至56%以上。非洲大陸總體外債已達到近5000億美元,其中歐洲債券約佔20%以上。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依據非洲開發銀行(AfDB)近期在衣索比亞Addis Ababa舉行第33屆非盟峰會(AU summit)時所提報告,縱使非洲經濟強勁成長,但如果目前的成長趨勢無法持續下去,非洲將無法實現2030年消除貧困之目標。該峰會主題強調應專注在創造有利於非洲發展之環境條件。峰會期間,埃及亦將非盟輪值主席國移交給南非(註:非盟峰會由非洲5大區域每年輪流舉行)。
該報告指出:2030年前消除極端貧困仍是多數非洲國家的挑戰。惟歷史趨勢不變,非洲仍無法將在2030年之前消除極端貧窮(註: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90美元之窮人);僅能將極端貧窮率(按人口加權平均)自2018年的33.4%降至2030年24.7%,仍遠高於目標之3%。赤貧人數將略微減約800萬人,自2018年4.291億降至2030年4.212億。此外,除北非以外所有地區之貧窮率預計都遠高於2030年的3%目標。
非洲開發銀行總裁Akinwumi Adesina表示,為使非洲成長更具包容性,非洲各國需要深化結構改革,以生產多樣化,並採用智慧氣候之農業技術來因應極端天氣,提升生產力及適應力。此外,亦需要創造更多的財政空間,擴大社會安全網,並消除勞工移動之障礙,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該行近期發布之《 2020年非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非洲之經濟2019年經濟成長率穩定在3.4%,預計2020年將達到3.9%,2021年可達4.1%,但仍此成長趨勢仍無法再創歷史新高。雖然非洲大陸整體經濟正穩定增長,但成長卻不具有包容性,此亦反映在持續的高度不平等。
2019年非洲排入前10位世界成長最快的國家包括:盧安達、衣索比亞、象牙海岸、迦納、坦尚尼亞及貝寧。在南部非洲,由於受颶風災害影響,馬拉威、莫三比克、尚比亞之基礎設施及農業遭破壞,以及南非、辛巴威、安哥拉及納米比亞成長趨緩,整體南部非洲成長率自2018年1.2%降至2019年的0.7%。
該銀行表示,南非2019年成長放緩至0.7%,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緩慢,以及因國營企業緊急援助之財務風險所拖累。南非經濟成長主要由服務業、製造業及採礦業等3大產業,惟自2011年3.3%成長率,整體成長率一直趨緩向下,而自2014年開始下降至2%以下。
Moody信用評級機構係唯一將南非仍維持在投資級別最後一個,該機構亦警告南非表示,南非收入不平等可能會加劇抑制成長,進而傷害國家之信用狀況(註:如成長受益如在所有階層廣泛分享,不僅可減少極端貧窮,其包容性成長亦會促進整體社會平均收入與消費增加)。南非是世界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之國家,過去10年南非不平等現象逐漸增加,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的不平等現象卻有減少趨勢。
非洲開發銀行(AfDB)報告亦指出,近年來僅約有三分之一非洲國家實現包容性成長,其中包括加納、象牙海岸及多哥等西非國家。受教育程度較高且結構變化率較高的國家更有可能實現包容性增長。此外,多數非洲經濟體中,公共債務持續增加係另一隱憂,2018年政府債務占GDP比率自10年前的38%攀升至56%以上。非洲大陸總體外債已達到近5000億美元,其中歐洲債券約佔20%以上。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