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2018年對外貿易出口成長6.75%
國貿局
2019-02-22 17:28:06
加入我的收藏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去(2018)年總貿易額為1兆8,757.58億馬幣(約合4,565億美元),較前(2017)年成長5.89%;出口額為9,980億馬幣,成長6.75%;進口8,777.4億馬幣,成長4.94%;貿易順差1,202.7億馬幣,則較2017年同期成長22.1%。
去年馬國出口成長6.75%,對香港、臺灣、越南、韓國、泰國、中國大陸、印度及歐盟之出口分別成長56.4%、35.7%、24%、17.8%、12.4%、10.3%、3.9%及3.5%;新加坡及美國之出口別成長2.6%及2.3%;對日本出口則下跌8.6%。產品方面,原油、化學與化學產品、金屬製品、光學及科學儀器、電子與電機產品、精煉石油產品及機械、配備及零件之出口分別成長29.4%、 22.4%、17.7%、12.96%、11%、6.4%及1.3%;其他主要產品如棕油及液化天然氣之出口,則分別下跌17.3%及3.09%。
馬國2018年12月份出口,成長4.77%至832.7億馬幣,較市場預期之成長2.4%為優,惟較11月出口下跌1.87%,主因對香港、澳洲、臺灣、印度、美國、新加坡及泰國之出口分別成長25.62%、21.7%、21.24%、20%、13.53、12.19%及9.7%;對韓國、日本及中國大陸之出口則分別下跌8.3%、6.37%及0.5%。占總出口額39.4%的電子與電機產品,12月份出口成長14.16%至328.08億馬幣;棕油出口則銳減27.2%至29.58億馬幣。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與對外貿易發展局(MATRADE)咸認為,在國際貿易活動放緩、中國大陸與美國貿易戰和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下滑的三大利空挑戰下,估計2019年馬國出口成長將放緩,但仍可取得5%成長。
分析去年出口內容,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3,808億馬幣,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8.16%。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763.9億馬幣)、化學與化學產品(577.2億馬幣)、棕油(447億馬幣)、金屬製品(446.7億馬幣)、機械、配備及零件(406.3億馬幣)、液化天然氣(401.4億馬幣)、原油(365.7億馬幣)、光學及科學儀器(363.3億馬幣)及橡膠製品(264億馬幣)。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新加坡(1,391.2億馬幣)、中國大陸(1,388.8億馬幣)、美國(907.3億馬幣)、香港(745.9億馬幣)、日本(690.6億馬幣)及泰國(567.7億馬幣)。
馬國去年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616.6億馬幣)、精煉石油產品(862億馬幣)、化學與化學產品(827.3億馬幣)、機械設備及零件(736.2億馬幣)、金屬製品(461億馬幣)、交通設備(451.6億馬幣)、鋼鐵產品(309.8億馬幣)、光學及科學儀器(232.8億馬幣)、原油(216.5億馬幣)及加工食品(199.5億馬幣)。其前5個主要進口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1,749.3億馬幣)、新加坡(1,028.7億馬幣)、美國(649.4億馬幣)、臺灣(635.6億馬幣)及日本(635億馬幣)。
根據前述統計資料,馬國2018年對我國貿易總額為960.9億馬幣(約合233.9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成長22.1%;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25.3億馬幣,我居馬國出口國第12位,成長35.7%;自我國進口金額為635.6億馬幣,我居馬國進口來源國第4位,成長16.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去年馬國出口成長6.75%,對香港、臺灣、越南、韓國、泰國、中國大陸、印度及歐盟之出口分別成長56.4%、35.7%、24%、17.8%、12.4%、10.3%、3.9%及3.5%;新加坡及美國之出口別成長2.6%及2.3%;對日本出口則下跌8.6%。產品方面,原油、化學與化學產品、金屬製品、光學及科學儀器、電子與電機產品、精煉石油產品及機械、配備及零件之出口分別成長29.4%、 22.4%、17.7%、12.96%、11%、6.4%及1.3%;其他主要產品如棕油及液化天然氣之出口,則分別下跌17.3%及3.09%。
馬國2018年12月份出口,成長4.77%至832.7億馬幣,較市場預期之成長2.4%為優,惟較11月出口下跌1.87%,主因對香港、澳洲、臺灣、印度、美國、新加坡及泰國之出口分別成長25.62%、21.7%、21.24%、20%、13.53、12.19%及9.7%;對韓國、日本及中國大陸之出口則分別下跌8.3%、6.37%及0.5%。占總出口額39.4%的電子與電機產品,12月份出口成長14.16%至328.08億馬幣;棕油出口則銳減27.2%至29.58億馬幣。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與對外貿易發展局(MATRADE)咸認為,在國際貿易活動放緩、中國大陸與美國貿易戰和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下滑的三大利空挑戰下,估計2019年馬國出口成長將放緩,但仍可取得5%成長。
分析去年出口內容,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3,808億馬幣,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8.16%。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763.9億馬幣)、化學與化學產品(577.2億馬幣)、棕油(447億馬幣)、金屬製品(446.7億馬幣)、機械、配備及零件(406.3億馬幣)、液化天然氣(401.4億馬幣)、原油(365.7億馬幣)、光學及科學儀器(363.3億馬幣)及橡膠製品(264億馬幣)。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新加坡(1,391.2億馬幣)、中國大陸(1,388.8億馬幣)、美國(907.3億馬幣)、香港(745.9億馬幣)、日本(690.6億馬幣)及泰國(567.7億馬幣)。
馬國去年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616.6億馬幣)、精煉石油產品(862億馬幣)、化學與化學產品(827.3億馬幣)、機械設備及零件(736.2億馬幣)、金屬製品(461億馬幣)、交通設備(451.6億馬幣)、鋼鐵產品(309.8億馬幣)、光學及科學儀器(232.8億馬幣)、原油(216.5億馬幣)及加工食品(199.5億馬幣)。其前5個主要進口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1,749.3億馬幣)、新加坡(1,028.7億馬幣)、美國(649.4億馬幣)、臺灣(635.6億馬幣)及日本(635億馬幣)。
根據前述統計資料,馬國2018年對我國貿易總額為960.9億馬幣(約合233.9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成長22.1%;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25.3億馬幣,我居馬國出口國第12位,成長35.7%;自我國進口金額為635.6億馬幣,我居馬國進口來源國第4位,成長16.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